公示人社部家庭教育指导员等18个新职业:对大学生有什么影响?

来源:【中国教育新闻网】

家庭教育指导师、数据库运行管理员、碳汇计量评估师、民宿管家……近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18个新职业信息,引发广泛关注。

这18个新职业有哪些?具体是做什么的呢?教育小新带你一起看——

01

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

从事机器人结构、控制、感知技术和集成机器人系统及产品研究、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。

02

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

从事增材制造技术、装备、产品研发、设计并指导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。

03

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

从事数据安全需求分析挖掘、技术方案设计、项目实施、运营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。

04

退役军人事务员

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(站)从事退役军人政策咨询、信访接待、权益保障、安置服务、就业创业扶持等事务办理的人员。

05

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

从事产业数字化需求分析与挖掘、数字化解决方案制订、项目实施与运营技术支撑等工作的人员。

06

数据库运行管理员

对系统所使用的数据库进行维护及管理等工作的人员。

07

信息系统适配验证师

从事信息系统基础环境、终端、安全体系、业务系统的适配、测试、调优、数据迁移、维护等工作的人员。

08

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

使用仿真技术工具和数字孪生平台,构建、运行维护数字孪生体,监控、预测并优化实体系统运行状态的人员。

09

商务数据分析师

从事商务行为相关数据采集、清洗、挖掘、分析,发现问题、研判规律,形成数据分析报告并指导他人应用的人员。

本职业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工种:

• 贸易数据申报师

• 智能商务策划师

10

碳汇计量评估师

运用碳计量方法学,从事森林、草原等生态系统碳汇计量、审核、评估的人员。

11

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

应用节能减排技术,从事建筑及其环境、附属设备测评、调适、改造、运维等工作的咨询服务人员。

12

综合能源服务员

从事客户用能情况诊断,综合能源方案策划,并组织实施和运维管理的人员。

13

家庭教育指导师

从事家庭教育知识传授、家庭教育指导咨询、家庭教育活动组织等的人员。

14

研学旅行指导师

策划、制订、实施研学旅行方案,组织、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。

04

民宿管家

提供客户住宿、餐饮以及当地自然环境、文化与生活方式体验等定制化服务的人员。

05

农业数字化技术员

从事农业生产、农村生活数字化技术应用、推广和服务活动的人员。

17

煤提质工

以煤为原料,操作干燥窑、热解窑、提质煤冷却器、急冷塔等设备,提高煤品质的生产人员。

18

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

使用制动测试台、车轮轮缘尺、红外热像仪、扭矩扳手、液压起道器等检测设备和维护工器具,检修及维护保养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和设施的人员。

本职业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工种:

•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工

•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检修工

•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检修工

• 城市轨道交通桥隧检修工

•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检修工

•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检修工

新职业发布并非首次,自2019年人社部重启新一轮新职业发布以来,已陆续发布4批共56个新职业。新职业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改变和影响?

新职业开辟毕业生就业新空间

“国家公布新职业,将进一步推进相关产业加速发展,同时让行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、更加专业化。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,新职业发布制度是建立科学规范的职业分类体系的重要途径,也是建立动态调整的职业分类机制的有效措施。

发布新职业不光有利于产业发展,而且有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。“新职业的出现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更多选择。尤其是当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,经济发展面临更多不确定性,就业形势面临更大的压力,新职业的出现为毕业生应对不确定性、实现就业提供了指引,有利于整个社会‘稳就业’目标的实现。”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罗明忠说。

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立国认为,新职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窗口,“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,新业态工作环境和氛围跟年轻人的追求很契合,他们能够很快融入到行业中去。对毕业生来说,新职业中蕴含着发展的机遇”。

“新职业能满足年轻人的好奇心,迎合年轻人勇于接受挑战的心理。建议与新职业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主动选择,抢占先机,争取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。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聂伟说。

新职业对毕业生提出新要求

新职业在给大学生就业带来新机会的同时,也带来了新的挑战。

“职业信息是经济发展的印证。”罗明忠介绍,18个新职业中,近半数是在数字经济发展中催生的,如数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、数据库运行管理员、商务数据分析师等,这与近年来人民生活的数字化、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有关。

“近年来,社会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,数字素养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基本素养。”李立国表示,大学生应加强自身相关能力的养成。

“新职业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”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洪才表示,多数学生对新职业的了解和自信程度比较欠缺。“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意识地去了解当前职业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,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精神。”

聂伟认为,大学生不必为新职业感到焦虑,因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会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。“正所谓‘隔行不隔理’,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这些通识性的、可迁移能力,胜任新职业。”

如何培养适应新职业的人才?

新职业发布后,能否有稳定的发展前景,最终成为一个业态?这需要社会实践的检验,也是高校和职业院校需要考虑的问题,因为决定新职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,就是相应的人才培养。

李立国表示,一直以来,由于新职业“新”的特点,校内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。“一方面,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,不可能很快实现人才适配;另一方面,高校的学科专业也要根据新职业的调整进行优化,从而解除人才培养的后顾之忧。”

“新职业的出现,可能在短期内会出现供需不匹配的问题,表现为学校开设的课程和人才培养体系与新职业的要求不尽一致。”罗明忠认为,高校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,让学生走进行业,提前了解行业、产业和企业的需求。“可以结合实际,及时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,注重培养学生走上社会后需要的能力,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。”

“要鼓励、引导教师到行业里去调研,真正了解新兴职业有哪些知识要求、能力要求、经验要求,让专业和职业能够真正对应起来,而不是炒概念、换名字。”王洪才说。

文章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综合自中国教育报、深圳人社

图片来源:包图网

本文只为传递信息,如存在文章/图片/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,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。

本期编辑:戚悦

觉得好看,点赞在看!

本文来自【中国教育新闻网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
ID:jrtt

原创文章,作者:自考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k021.com/9513.hrml

(0)
上一篇 2022年10月3日 上午8:01
下一篇 2022年10月3日 上午8:03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