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杨凌农科院研究生分数线,2023年还有公费农科生吗

北京9月21日讯(记者管昕,教育部日前印发《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》 (以下简称《指引》),将生物育种科学、生物物质科学与工程等12个专业作为新农科人才培养的引导性专业。 指导方针指出,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加快培养适应性、先导性的新农科专业,加快培养急需的农林人才,提高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。

教育部表示,将建立健全指导性专业目录动态调整机制,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,及时适应农业产业发展新需求。 这个新发布的专业指南将如何影响涉农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?

《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》年围绕粮食安全、生态文明、智慧农业、营养与健康、农村发展等五个领域共设立了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。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任金政参与了相关文件的起草。 他告诉记者,这些指导性专家瞄准了未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需求,很有发展前景。

“这几年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,在新一代技术革命的过程中,由于第一产业自身周期性相对较长,高校改革适应能力的环境条件受到限制,在这样的背景下,在我们人才培养和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以及农业现代化要求之间,形势的发展”任金政说。

代亮本科,硕士专业是农学,多年前自主创业成立公司,长期从事订单农业。 他告诉记者,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,对农业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,涉农高校专业设置相对滞后。

代亮表示:“虽然大学对专业设计划分得过于细致,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,需求非常综合。 在农业生产环节,必须把资源环境、农业气象、农学、植保、园艺全部打通,才能解决农业生产问题。 例如,我毕业于农业大学经管学院,但我完全不懂种植;我毕业于种植专业,但完全不懂经营。 ”

代亮表示,梳理教育部公布的新农科引领性专业,不难发现这些专业都是多学科交叉的,支撑人才培养方案,多学科师资力量必须保持一致。

任金政也表示,学术界和行业的背离确实是客观存在的问题。 他举例说,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,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上的应用,行业已经逐渐达到国际前列,但高校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。

任金政说:“实际上,在高中阶段,这一区块的转变步伐相对缓慢,两者之间存在不和谐的局面。 大学也需要从育人目标和服务国家的重要战略出发进行一些变革。 ”

事实上,一些涉农高校已经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。 如“双碳”背景下,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围绕农业低碳发展问题开设了微型专业。 任金政说:“我们通过六个课程在慢慢变化,慢慢培养人才,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。 到了一定时期,顺其自然,我们可以设置新的专业,同时社会的需求量也可能很充足,所以各大学在这方面都有不同的尝试。”他介绍说。

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姜琪告诉记者,围绕农业发展新需求,2023年以来,他们已经招收13个专业,裁撤3个专业,增设智慧农业、人工智能制造等8个特色新农科专业,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。

姜琪说,“取消停招一批,升级改造一批,规划布局一批,重点建设一批,重点破除现有专业障碍,农林、农

此外,南京林业大学也通过成立实验班和微型专业培养人才,服务国家战略需要,满足产业和市场需要。 姜琪说:“我们整个微专业正在积极适应新科技、新产业、新业态,以进一步推动新农科的交叉融合。 微专业说白了,就是船小容易调头,或者可以修正方向,很好地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。 微专业建设今年启动,也是“碳中和”的试点,并在此后逐步推进。 ”

河南农业大学近年也加大了新农科专业的建设力度。 新增智慧农业、农业智能装备工程、食品营养与健康、兽医公共卫生等专业,2023年新申报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等专业。 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尹新明说:“因为这些专业都是由这12个新农科专业引领的,所以我们已经提前布局了这些新农科专业,已经是招生了。 我们有几个专家。 名字不完全一样,但有相近的东西。 ”

尹新明说,河南是农业大省,农业大学的使命首先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。 中西部农林大学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,更好地为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? 河南农业大学的做法是,与省内其他几所农林大学组成联盟资源共享,实行教师互聘、课程共建、学分互认、课程互选。

尹新明说:“我们调整河南涉农5所(高校)资源共享,形成涉农高校新农科建设联盟。 我们先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,这样就可以解决师资短缺等问题。 一些涉农高校想安排新农科新兴专业,同时也解决了条件不足的问题。 可以分阶段安排,先布几个方向,也可以分阶段形成专家。 ”

根据《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》,建立健全诱导性专业目录动态调整机制,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,及时适应农业产业发展新需求,审慎论证,及时调整优化指导方针。

任金政表示,教育部此次印发的是引导性专业指南,并不具有强制性。 因此,他建议,各地涉农高校要立足实际,结合自身专业特色,探索人才培养模式,不能盲目上马服务区域农业发展需要、师资力量不足的新型农科专业。

任金政说:“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特色和基础,所以首先要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改革。 它需要各学科间的交叉,必须以一个或几个专业为对象研究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,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特点,针对这些专业的探索开设。 ”

资料来源:中央人民广播电台

原创文章,作者:自考吧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k021.com/21699.hrml

(0)
上一篇 2022年10月25日 上午6:19
下一篇 2022年10月25日 上午6:22

相关推荐